5月15日,王文丽大使在东帝汶国立大学发表题为《中国回应时代之变的理念与行动》的主旨演讲。演讲全文如下:
尊敬的热罗尼莫部长阁下,
尊敬的若昂·马丁斯校长,
各位老师、同学,家长们:
大家下午好!
很高兴再次来到东帝汶国立大学,出席2024年度“中国大使奖学金”颁发仪式,并与大家交流。我谨代表中国驻东帝汶使馆,向所有获奖同学表示热烈祝贺!向东帝汶国立大学和东高教部为奖学金项目顺利实施所作工作表示诚挚感谢!
今年是东帝汶宣布独立50周年。回望历史,东帝汶从宣布独立,到最终实现国家重建,这段历程始终与当时的国际形势大环境紧密相连。正因如此,东帝汶虽地处东南亚一隅,却始终心系世界大局。历届东帝汶领导人不仅坚定不移地追求国家独立与发展,更以开阔的视野关心全球脆弱国家的命运,关注国际热点议题,积极倡导维护国际公平与正义。
也正是从这一点出发,我们今天站在这里,共同思考一个问题:在当今变乱交织的时代背景下,人类社会该如何坚守和平信念、推动公平正义、实现共同发展?这也正是我今天演讲的主题:中国回应时代之变的理念与行动。
一、世界之变:挑战重重,关税战再起
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局部地区战乱和动荡频发,全球经济复苏乏力,逆全球化抬头,发展失衡日益加剧,“南北鸿沟”持续拉大,气候变化、能源危机、恐怖主义、网络安全等非传统安全威胁蔓延,人类社会的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正在不断加深。前段时间,美国以各种借口宣布对包括中国在内的180多个贸易伙伴滥施关税,这一做法严重侵犯各国正当权益,严重违反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严重损害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严重冲击全球经济秩序稳定。
如何才能共克时艰,实现共同发展?中方的答案是要团结不要分裂、要合作不要对抗、要包容不要排斥。中方认为,面对全球性危机,各国不是乘坐在190多条小船上,而是乘坐在一条命运与共的大船上,任何一国即使再强大也无法独善其身,携手合作、开放包容、互利共赢是唯一正确选择。
二、中国立场:拒绝霸凌,坚定捍卫公平正义
面对不公,中国为什么坚决反制?答案不仅关乎国家利益,更关乎世界的未来走向。
中国主张开放包容的多边贸易体制,主张在平等基础上协商解决分歧。我们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经济胁迫,坚决抵制动辄“加税施压”的强权行径。我们相信,国际社会不是丛林,而是讲规则、有公理的大家庭。
正如夏纳纳总理带领东帝汶人民浴血奋战,以“抵抗就是胜利”的意志书写下争取民族独立的壮丽篇章。半个世纪前,东帝汶人民即使身处孤岛,也未屈服于外来干预与压迫;今天,中国人民同样不会在强权面前低头。我们愿意平等对话,协商,解决问题,但不接受胁迫和敲诈。
更重要的是,这不仅是为中国自身发声。中国代表的也是全球广大南方国家的正当权利,代表的是发展中国家追求平等、安全、尊严的普遍愿望。我们不能允许少数国家垄断规则,也不能让全球治理成为“强者游戏”。
三、中国方案:和平发展道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历史和现实一再证明,全球性问题无法靠单边主义解决,唯有合作才能共赢,唯有和平才能发展。面对动荡与分裂,中国没有走上对抗和封闭之路,而是提出了前所未有的系统性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强调世界各国不应是孤岛,而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无论国家大小、强弱、贫富,彼此利益深度交融,命运紧密相连。唯有尊重彼此、团结合作,方能实现可持续和平与普遍安全。正是在这一理念指引下,中国提出并推进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以期破解当前全球治理困境,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
我们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从不将发展建立在他国之上;我们致力于推动全球共同繁荣,支持南南合作,倡导技术共享、知识传播;我们反对以意识形态划线,反对制造分裂和对抗。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中国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具体实践。从共建“一带一路”到携手应对气候变化,从公共卫生合作到全球减贫事业,中国在实实在在地推进一个更加包容、公平的世界格局。
四、从中东友谊到周边共赢:携手共建命运共同体
中国与东帝汶的友谊,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生动写照。中国和东帝汶虽隔海相望,但历史命运却有许多相通之处。我们都曾是殖民主义、霸权主义的受害者,都曾经历过艰苦卓绝的民族独立斗争。回望历史,中国是第一个承认东帝汶独立的大国,也是第一个与东帝汶建交的国家。半个世纪以来,中东两国始终友好相处、守望相助,树立了大国与小国平等合作、睦邻友好的典范。
从援建基础设施、支持人力资源培训,到实施奖学金项目、派遣医疗队和农业专家组,中国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患难见真情”的伙伴精神。当前,中国和东帝汶关系正迎来快速发展期。2023年9月,两国正式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标志着双方进入全方位、多层次、高质量合作新阶段。去年7月,奥尔塔总统历史性对华国事访问,习近平主席和奥尔塔总统共同确定两国关系向着共建中东命运共同体的大方向迈进,这是两国关系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不久前,我陪同夏纳纳总理访问中国湖南省,深切感受到东帝汶领导人对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也更坚定了我们携手前行的信心。
东帝汶是中国重要的周边国家,也是“周边命运共同体”建设的积极参与者。中国始终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提出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同周边国家深化全方位合作、加强各领域交流、共同维护和平稳定,推动打造一个睦邻友好、守望相助、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周边环境。
我们始终认为,地区的和平与繁荣,离不开各国的团结合作与互信互助。稳定、开放、合作的地区环境,不仅关乎各国人民的福祉与安全,也是推动本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
正因如此,中国愿同包括东帝汶在内的周边国家一道,始终坚持睦邻友好,深化互利合作,共同打造一个和平安宁、繁荣稳定的周边环境。我们愿以彼此的发展成就为契机,在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基础上推进命运共同体建设,为地区和世界的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作出积极贡献。
五、寄语青年:胸怀世界,担当未来
同学们,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也是世界的希望。前段时间使馆举办了首届中东青年交流分享会,我在与东帝汶青年代表接触交流中,感受到大家对知识的渴望、对世界的好奇、对未来的期待。你们代表着国家发展的潜力,也承载着中东友谊的传承。
我很高兴看到,越来越多的东帝汶学生前往中国留学,学习中文、医学、农业、法律等专业知识,成为中东合作的桥梁、互信的使者。“中国大使奖学金”项目也已连续六年在国立大学成功实施,累计资助473名学生,体现了我们对青年成长和双边关系未来的高度重视。
在此,我有三句话想送给同学们:
第一,胸怀世界,心系天下。希望你们像东帝汶的先辈们那样,关心国际局势、关心人类前途,成为国际公平正义的捍卫者。
第二,积极学习,投身实践。无论你们选择什么专业、走向何方,都要不断提升自我,努力将个人发展融入国家与世界的进步之中。
第三,传承友谊,共创未来。希望你们成为中东青年交流的桥梁、文明互鉴的使者,用青春和热情续写两国友谊的新篇章。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