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建交20周年主题比赛获奖作品展示(之二)
2022-05-17 18:59

二等奖作品:

难忘的“果哩嘎”

作者:郝树占

光阴似箭,若白驹过隙。六年前,我因参加苏艾高速公路建设,而有缘来到东帝汶。在南部沿海火热的建设工地,中东两国员工关系融洽、彼此尊重,大家互称“果哩嘎”(德顿语“朋友”的意思)。踔厉奋发的“果哩嘎”戮力同心、奋楫笃行,倾情唱响了“一带一路”上携手共建的凯歌。“果哩嘎”也成为了我记忆中永久的陪伴。

佩雷斯是一名年仅20岁的当地村民,个头不高,也不善言辞,笑起来还显得有些腼腆。2015年10月份,项目部开始驻地建设,他是最早一批来到项目的“老员工”。工作中,他积极主动、吃苦耐劳、认真踏实,很快就在众多的“外籍员工”中脱颖而出。当“临建”即将结束时,佩雷斯第一个被选入到钢筋加工厂学习电焊技术。在中方师傅的耐心辅导下,他勤奋好学,很快就掌握了电焊的基本技能,并开始独立操作。鉴于其在短期内取得的优异成绩,项目部给予了佩雷斯增加工资的奖励。此事曾引起了小小的轰动,企业主动给雇员加薪在当地真是闻所未闻,一时间成为了人们互相传颂的新闻,也极大地激发了“果哩嘎”们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

科斯塔是一名在刀耕火种的文明中成长起来的土著人。起初,他的工作主要就是搬运各类物资,健壮的他对于完成此类工作可谓游刃有余。当桥梁基础开始施工后,科斯塔有幸被选中学习操作冲击钻。当时他表现出了些许惊讶和畏惧,因为他想当然地认为自己没干过,甚至过去连这样的设备都没有见过,肯定学不会。在中方师傅手把手的精心教导下,科斯塔认真学习,熟记每一个要领。当他第一次亲自进行操作,并令自己都深感意外地完成了整个操作过程时,科斯塔十分激动,举起颤抖的双手对师傅竖起了大拇指。

科斯塔的家就驻在临近工地的村庄,项目部还租用了他家的五亩地作为堆料场,家里的收入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一年后,他的家里就盖起了砖混结构的新房,添置了家具电器,很是令村里人羡慕。

詹姆斯是项目部的翻译,毕业于帝力大学,人很聪慧,也很勤快。他很快就学会了用中文与大家进行简单的交流。项目部举办德顿语学习班,他自然成为了主要的教师。每次讲课,詹姆斯都要刻意梳洗打扮一番,讲台上的他精神抖擞、神采飞扬,姿态还是挺潇洒的。

一次和詹姆斯聊天,我告诉他这条高速公路修好后,每小时可以跑100公里的速度,他露出了惊讶的目光,摇头不信。项目竣工后,我带他乘车体验,那飞驰的感觉让詹姆斯惊喜兴奋,他连声“OK,OK”。我让他谈谈参加高速公路建设的体会,詹姆斯说了一句至今都让我难以忘怀和令人回味的话。他说:“中国人干活太疯狂啦,本来三个月才能干完的活,非要加班加点一个月干完,而且质量还很好”。我听后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心想,这也许就是中外文化价值观的差异吧。中国员工“白加黑、五加二”,顶烈日、战酷暑、赶工期,这对当地人来讲是难以理解的。他们是逢节必休、周末必休。我们不懂他们的“从容”,他们也不懂我们的“疯狂”。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切事物都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中国员工那种积极向上的价值追求在日学而不察、日用而不觉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果哩嘎”们的思维方式和言行举止。我们看到,原先自由散漫的“果哩嘎”变得自律了很多,上班穿拖鞋的没有了,迟到早退的现象大为减少,周末和节假日主动加班的也逐渐变多了。东时任财政部长桑蒂娜曾深有感触地说:“通过在中企工作,大家变得更有理想、更有追求、更有上进心了”。

“果哩嘎”们为苏艾高速公路建设出力流汗、添砖加瓦,确保了各项生产任务安全优质按期完成。通过学习和锻炼,他们成为了拥有专业技能的建设者,也成为了东帝汶下一步现代化建设的骨干。正如东时任总理阿劳若在视察工地时所讲:中国公司不仅是苏艾高速公路的建设者,为拉动地方经济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更是东帝汶20年战略发展规划蓝图的开拓者,带动了大批当地工人的就业和技能提升。

2018年10月7日,凝聚着中东两国建设者智慧和汗水的东帝汶首条高速公路——苏艾高速公路一期项目顺利竣工,东帝汶结束了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随后,我和“果哩嘎”们又分别转战到了不同的建设工地,继续为东帝汶的发展建设贡献力量。时光荏苒,日月如梭。转眼间离开苏艾已有三年多的时间。但是,岁月的风,吹不散美好的回忆,“果哩嘎”们的身影就如同一幕幕电影时常浮现在我眼前,久久不能忘怀……

二等奖作品:

在友谊之路上前行

作者:黄德森

如果要问本世纪第一个成立的国家是哪一个,那一定是东帝汶了,这个2002年5月20日才成立的国家,即将迎来它的第二十个生日,同时,它也即将迎来和我国建交的第二十个年头,这段深刻的友谊,从东帝汶建国时就一直交缠在这个国家发展的道路上,如同藤蔓绕树,共同成长,二十载的东帝汶历史,也是二十载的中东友谊史。

日月如梭,时光飞逝,转眼间,我到此已有近三年之久,从“身世浮沉雨打萍”的飘零,到“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安然,我已渐渐的融入这篇土地,不复初到时的惊惧彷徨。和我们的祖国相比,东帝汶并不发达,但是在这个国家的外表下,自有一股纯朴的美。东帝汶的美景就像一幅画卷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点点在我的面前展开。然而宁静的景色之美,只是这幅令人神往的画卷的底色。那些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淳朴善良的人们才是画卷的主角。

在我的书桌上,始终放着一张照片,照片是在海边拍摄的,一群可爱的孩子赤脚踩在沙滩上,一个个对着镜头咧嘴笑着,他们衣着简单,长的黑黢黢的,并不十分健壮,甚至可以说的上是骨瘦如柴,只有他们的笑容,那么的天真烂漫,那么的无忧无虑,那么的欢快阳光,让人看着看着,就不自觉地扬起了嘴角,仿佛被他们身上那种光明的气质感染了一般,绽放出一个大大的笑容。

和这些孩子的结识,说起来还是因为我们的工作,安全无小事,电力安全事故防范不容小觑,我们的工作作为安全后勤的保障,是艰辛而繁重的,不仅要把变电站里面打理的井井有条,还要不时的翻山越岭,在崇山峻岭之间穿梭巡护—身边苍松挺拔、山路崎岖,移动杆路矗立在山坡上,一根根电杆象勇敢的卫士站立在山峦—我们也和没有感觉的铁塔一样,不顾自然环境的一切困苦,保证野外电线的安全。严寒酷暑不能阻挡我们的脚步,风霜雨雪不能拖慢我们的步伐,在艰苦的工作中,连回忆都带着灰色的沉闷,附近的人民虽然质朴纯真,但是也各有各的工作生活,只有当地的孩子空闲多些,时不时和我们的巡检人员一起前行,是我们在劳累的工作中一抹亮色。

    这些当地的小孩子和我们这些城市里娇生惯养的“小宝贝”不一样,这些孩子们吃苦耐劳,又从小在山野中长大,对于这片古老的土地,他们也自然比我们熟悉,一开始,他们并不敢靠近巡检人员,我们的服装,工具和做的事都让他们感到一种未知的恐惧,但随着我们的主动示好,当第一个小孩鼓起勇气,拿过工作人员手中的一块糖果时,一段美丽的友谊从此开始了。我们逐渐熟络了起来,外出的人员都会时不时逗弄逗弄孩子,而孩子们也不再畏惧我们派出检修的队伍,更开始主动接近了,他们天真的头脑不太能理解水电维护的意义,只是简单的觉得,我们是中国来的天使,我们做的工作就是给他们带来电力,多么纯朴!多么可爱!他们热心肠的想要帮我们一些忙,但是我们总是婉拒,一些孩子嘛,难不成能帮我们检修么?而且我们也并不觉得这会伤害他们,虽然我们的语言并不十分互通,但是我们的心紧密的连在了一起,没想到,他们真的帮了我们一个大忙呢。

那是一个黄昏,某处的线路忽然出现了问题,需要紧急抢修,然而那里地处偏僻,山路崎岖,林深路远,就算是白天,想要过去也十分困难,更何况日落时分呢?虽然检修队已经出发了,但是每个人心里都打着鼓,在这个关键的时刻,正是这些小孩子,在关键时刻起到了大用场,原来他们当时还在外面玩耍,看到我们的检修人员出动,就跑来询问,从小在山林中长大的孩子,对每一条道路都极为熟识,他们自告奋勇担任向导,抢着争着要带领我们的检修人员以最快的速度赶过去,事还真叫他们做成了,最终,我们成功按时完成了检修工作。

    后来,我们去了他们家中,登门拜访感谢,他们的家庭都并不富裕,房屋简陋。陈旧的土墙包裹着昏暗的空间。饭菜也很朴素,几块晒干的小黄鱼再加上一碗米饭,这在国内平常的不行的饭菜,在他们这里就是一顿迎接贵客用的“美味佳肴”。厕所里更是弥漫着一股重重的味道,让人忍不住捂上口鼻,想要逃离这里。但是这里却很温馨,孩子们纯真的笑脸堪比阳光,温暖心田,青山绿水犹如世外桃源一般美丽,而动物们就像朋友一样,随处可见,总之,这里的一切是那样的美好,让人眷恋。

在这幅自然的画卷中,最美的,还是他们贴近自然的纯朴的心,每一个普通的东帝汶人都是乐观而豁达的,无论生活给他们什么考验,他们都能微笑着去面对,虽然物质生活并不富裕,但是他们的骨子里却是闯劲满满的,他们的眼中充满希望和对未来的憧憬,就像他们献给客人们的“泰斯”(一种类似“哈达”的织品,东帝汶人将泰斯搭在客人肩上来表示自己的友好和欢迎)一样,古朴而雅致,用最传统的民族工艺织成,时刻不忘古老的民族传承,而它的纹样又是色彩饱满,图案精致的,泰斯以红,黄,黑、白四色作为搭配,和他们的国旗同色,仿佛随时要将这个民族自由而奔放的热情喷涌而出,带着礼物的我自然也得到了同样的机遇作为回礼,当他们把泰斯搭在我的肩头时,仿佛将责任和友谊一同搭上了我的肩,我深深的意识到,这长长的泰斯,将我和这片古老的土地连在了一起。

再后来,这些孩子成了我们的好朋友,检修人员每次出巡,都有他们在身边陪伴,我们也会给他们带点小零食,这成了一种惯例。而这一段经历,也是中东友谊的一个缩影。那个晚上,孩子们带着检修人员走过的小路,已不再是一条无人知晓的小路,它已经成为我们检修那边的必经之路,不仅如此,它还是一条象征着中国人民和东帝汶人民友谊的道路,大手牵小手,我们的检修人员和奔奔跳跳的孩子们共同走在这条道路上,他们还在一直前进着。


推荐给朋友:   
全文打印       打印文字稿